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彰顯了堅定的歷史自信?!稕Q議》分階段對黨在不同時期取得的重大成就進行了梳理,并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標題,重點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選取“開創”二字,飽含深刻意蘊。全會召開后,學界對會議精神、決議內容進行了多角度、深層次的解讀闡釋,但缺憾在于“開創”二字的解讀付之闕如。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開創”意指“開始建立;創建”。在改革開放以來黨的重要文獻中,“開創”一般用于理論創新出現巨大突破、新的道路得以成功開辟、事業取得非凡成就等。這從一些重要文獻的命名上亦不難看出。比如,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的題目是《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這是黨代會報告的標題中第一次出現“開創”;1998年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江澤民同志指出,“沒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的成立;沒有鄧小平同志的領導,就沒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2007年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決議第四部分標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使用“開創”二字,主要是因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創立了新思想、創造了新成就、創建了新制度、鍛造了新精神,通過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
創立了新思想。這一思想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進一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新躍升,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從科學回答的系列重大時代課題到“十個明確”的核心內容,都表明十八大以來黨的創新理論具有極強原創性,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是新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稕Q議》站在歷史高度鮮明提出“兩個確立”,即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這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創造了新成就。在黨的創新理論科學指引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開創新時代奠定堅實物質基礎?!稕Q議》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經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治建設、全面依法治國等13個方面,分領域總結了新時代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這些成就涵蓋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改革發展穩定,是全方位、開創性的,帶有深層次、根本性的新特征。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在疫情持續肆虐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精心組織、團結一致、上下合力,歷史性消滅絕對貧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成功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歷史性年份,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14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經濟總量達到了歷史新高度。就此,《決議》簡明概括為“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這些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足以讓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向世界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也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彰顯了中國成就的世界歷史意義。
創建了新制度。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國家間競爭不僅有思想上的較量,更有制度層面的比拼。在創立新思想、創造新成就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謀劃長遠,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建了一系列新制度。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前半程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我國社會主義實踐后半程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為完成這個“后半程的主要歷史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加快形成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就制度建設作出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宣布“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稕Q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制度建設中,有很多是創新性制度安排,包括關于做到“兩個維護”的制度、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等等。正是這些新創建的制度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進而取得非凡成就,提供了堅強制度保障。
鍛造了新精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獨特精神標識。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精神標識是“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精神標識是“自力更生、發憤圖強”;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精神標識是“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這個新的歷史方位,中國人民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實現共同富裕進發,中國國力從經濟大國向世界強國沖刺,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億萬兒女精準扶貧、合力抗疫,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展現出新時代中國精神的新風貌。這一新風貌就是充滿自信、滿懷豪情,既繼承前人敬畏先輩又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簡言之就是“自信自強、守正創新”。這一新精神是偉大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支撐。
有了新思想的科學指引、有了新成就的厚實基礎、有了新制度的堅強保障、有了新精神的活力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才得以成功開創。當然,開創了新時代,絕不意味著可以忘記前人的貢獻。我們要始終銘記老一輩革命家的艱辛開拓,我們要始終銘記前輩們的奮力拼搏。正是他們的艱苦奮斗、努力奮斗、不懈奮斗,為我們開創新時代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精神支撐。我們今天開創的新時代,是站在前人肩膀基礎上的“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踏上新征程,展望新百年。唯有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下,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創造新的更大奇跡,我們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電話:0371-23911838
地址:河南省開封市晉安路30號藍天中央公園